“流浪诗人有自己的歌喉,在火红的黎明,在温柔的黄昏,在夜的面前从不沉默。”5 月23日晚,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彩蝶飞舞,近千只鲜活的蝴蝶被放飞,让现场观众惊艳不已。音乐剧《蝶》在九艺节广州主会场拉开演出序幕,接受九艺节文华奖评委和观众的现场检阅。广东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,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,东莞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王道平,副市长严小康莅临现场观看演出。
记者昨晚在现场看到,可容纳2500 余人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火爆满座,中青年观众不在少数,还有许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观看。《蝶》用浪漫的情怀和深邃的内涵征服了现场观众,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
作为角逐九艺节文华奖的剧目之一,《蝶》以优美动听的唱段、铺排紧凑的剧情、鲜明的人物个性和精彩的演员表演,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。“ 我对服装、舞美的印象特别深刻,感觉浪漫而另类,大大超过了想象。”一位广州观众中场休息时仍沉浸在剧情中。
《蝶》同时吸引了参加九艺节的全国各地艺术界人士。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席常剑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此次他共欣赏了至少8 台九艺节参演剧目,而《蝶》剧无疑在中国舞台剧中占据重要地位。“和我看过的其他剧目相比,《蝶》很有世界眼光,和世界音乐剧接轨,这和中国目前很多舞台剧走民族化的道路是不同的,虽然《蝶》也具有中国元素。”
据了解,《蝶》剧受到观众热捧,门票早在开演前就已售罄,可谓一票难求,其中绝大部分为观众个人购票。“在大会堂上演了8 台剧目,《蝶》可以说是票房最火爆的一场,今晚是百分百满座。”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24 日晚,《蝶》将在世纪大会堂再演一场。结束在广州的演出后,《蝶》将到惠州演出两场。6 月上旬,《蝶》还将回东莞演出。
《蝶》剧包含多个“第一”
“这是第一部中国原创的、具有国际水准的音乐剧,第一部国际权威专家介入的中国音乐剧,第一部走出国门、进行全球巡演的中国音乐剧,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中国音乐剧⋯⋯”国内一家主流媒体曾这样描述《蝶》的多个“第一”。
今年3 月,经过6 次改版的《蝶》剧再次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。此后捷报频传,除获得文华奖参评资格外,它还代表广东参加九艺节展演,并受邀为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演出。还将作为国家文化部“中国演出季”重点品牌项目亮相意大利中国文化年,并于欧洲各国进行巡演。
《蝶》的成功不是偶然的。它拥有非常雄厚的创作班底,不仅有李盾、三宝、关山、苗培如这样的国内顶
尖创作高手,更集结了6 个国家的顶级艺术编导,包括音乐剧《巴黎圣母院》的原班创作人马。《蝶》的主题是大爱:为爱牺牲和对爱的执著与坚持。
合作模式助《蝶》“飞翔”
音乐剧《蝶》制作人、总导演李盾接受采访时表示,从2007 年到现在,《蝶》已经走过了一段历史,能够参评文华奖非常幸运。“《蝶》一路走来,与其合作模式有关系,也与我们对市场的分析、诉求有关系。”该合作模式被誉为艺术作品创作的“东莞模式”,走的是“政府扶持、项目办团、院团合一、基地整合、企业投入、院线运作”的国际通行、国内创新的路子。
在《蝶》之前,中国的大型舞台剧多由政府埋单。而《蝶》剧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了几方面的资源,包括民营企业松雷集团投入6000 多万元完成剧本和音乐,招聘人员成立专业的音乐剧剧团;东莞玉兰大剧院提供场地等资源进行排演、合成和包装,确保了制作的高水准和鲜
活的市场生命力。
在《蝶》的制作过程中,东莞让《蝶》剧组在玉兰大剧院免费排演三个半月,并投入了180 多万元对演职人员的后勤食宿进行补贴,成为出品单位之一,让这部音乐剧打上了东莞的标记。
“我们要关注《蝶》本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,更要关注《蝶》的生产和运作模式。我把这种模式概括为工业与艺术融合的优势。”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说。
香港观众组团到广州捧《蝶》
自2007 年在东莞破茧化蝶以来,《蝶》剧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哈尔滨等城市举办了超过150 场商业演出。一直走市场化道路的《蝶》,在此次参评文华奖的65台剧目中显得与众不同。景李虎认为,《蝶》的优势在于“从一出世,就是走市场道路的,重视观众的”。此次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上演的《蝶》受到观众的热捧,正印证了这一点。据了解,有100多位香港观众自发组团到广州来观《蝶》,因为“在香港巡演时没看过瘾”。
天津大港文化馆馆长助理祁建这两天正在东莞参加“群星奖”音乐决赛。提起音乐剧《蝶》,她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:“之前就在报纸上看到过《蝶》的介绍,觉得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作品。”她还说,在此次参评文华奖的65 台剧目中,她最想看的就是《蝶》和即将在玉兰大剧院上演的歌剧《霸王别姬》。
“《蝶》剧门票场场都卖掉了,音乐剧的魅力越来越体现出来了。这一路走来,我的收获和自信,就是看过这个剧的观众能真正喜欢《蝶》。”李盾说,他对《蝶》在文华奖上取得好成绩信心满满。